邻区规划软件

Max Inter-eNodeB Distance(m):配邻区时的必选项,考虑的基站的最远距离。

Indoor Distance Threshold(m):室内小区配置室内小区的距离门限,在这个距离范围内的都会配上。

Neighbors Distance Weight Coefficient:邻区配置时室内外邻区基本半径的倍数。

Adaptive step:选择自适应方式删除超过邻区最大个数邻区的步长。

Force Symmetry:互配邻区。

Treatment Options for Beyond The Number of Neighbors:Reserve/Adaptive

Adjustments:超过邻区最大个数时有的处理方式,保留/自适应删除部分邻区,主要是按照距离进行删除。

邻区规划的目的在于保证在小区服务边界的手机能及时切换到信号最佳的邻小区,以保证通话质量和整网的性能。

 一般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分配:

1.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一般要作为邻区;

2.邻区一般都要求互为邻区;在一些特殊场合,可能要求配置单向邻区。

3.邻区适当原则。邻区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应该遵循适当原则。太多,可能会加重手机终端测量负担。太少,可能会因为缺少邻区导致不必要的掉话和切换失败。初始配置推荐在16个以内。

4.邻区应该根据路测情况和实际无线环境而定。尤其对于市郊和郊县的基站,即使站间距很大,也尽量把要把位置上相邻的作为邻区,保证能够及时做可能的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