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网在整体优化过程中,重点需要关注F和D频段业务量均衡状态、整体网格路测指标情况。建议通过路测切换点前后速率对比、F和D频段业务量对比、F和D用户感知速率对比这几个方面来做进一步精细优化。

1、 占用D频段和F频段分别的路测时长占比:建议占用D频段的路测时长占比至少要比宏站D频段小区数量占比要高。如果是ATU数据可以直接从路测平台上面统计,如果是MIFI等拉网数据,可以导成秒级数据统计采样点占比;

2、 D频段和F频段分别的下载速率、SINR、RSRP、调度等指标:通过将原始log导出成秒级数据,分别统计D频段和F频段指标;

3、 整体网格的下载速率、SINR、RSRP、调度、覆盖率等指标。

 

1、切换点前后速率覆盖对比

在拉网路测数据分析过程中,统计每个异频切换点前后的频点、RSRP、下载速率。原则上终端都会从信号质量差的小区切换到信号质量好的小区,所以正常的切换在切换后RSRP、下载速率应当都比切换前要高。

如果切换后下载速率、RSRP要低于切换前的指标,建议推迟切换,适当减小切换前小区的A2门限,或增加A4门限;

如果切换后下载速率、RSRP要远高于切换前的指标,建议提前切换,适当增加切换前小区的A2门限,或减小A4门限;

2、F和D频段业务量均衡情况对比

在后台数据分析过程中,统计每个F+D站点同站同覆盖的F和D频段如下指标,并通过这几个指标来判断F和D频段业务量是否均衡:

1、 上行PDCP层吞吐量、下行PDCP层吞吐量;

2、 平均用户数、最大用户数;

3、 上行PRB利用率、下行PRB利用率。

原则上D频段做容量层吸收业务量、占用用户数应该都要比F频段略大。在F+D站点,同站同覆盖的小区中D频段业务量或F频段业务量占比低于20%的,可以单独筛选出来,通过空闲态和连接态参数微调来达到业务均衡的目的,如果差距太大,可以到现场进行RF优化来调整。如果在RF优化完成、空闲态连接态参数优化完成情况下,业务量仍然差距太大,可以考虑使用负载均衡算法进行优化。

3、F和D频段上下行用户体验速率对比

后天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提取F和D频段上下行体验速率来判断F和D频段实际用户体验速率是否良好,正常情况下F和D频段用户体验速率相差不会太大。

上下行用户体验速率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用户上行体验速率=(L.Thrp.bits.UL-L.Thrp.bits.UE.UL.LastTTI)/L.Thrp.Time.UE.UL.RmvLastTTI

用户上行体验速率(Mbps,不含Last TTI)=([小区PDCP层所接收到的上行数据的总吞吐量]-[ 使UE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所传的上行PDCP吞吐量])/[ 扣除使UE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之后的上行数传时长]

1526728259

L.Thrp.bits.UL

小区PDCP层所接收的上行数据的总吞吐量

1526729049

L.Thrp.bits.UE.UL.LastTTI

使UE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所传的上行PDCP吞吐量

1526729416

L.Thrp.Time.UE.UL.RmvSmallPkt

扣除小包调度之后的上行数传时长

 

用户下行体验速率=(L.Thrp.bits.DL- L.Thrp.bits.DL.LastTTI)/L.Thrp.Time.DL.RmvLastTTI

用户下行体验速率(Mbps,不含Last TTI)=([小区PDCP层所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总吞吐量]-[使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所传的下行PDCP吞吐量])/[扣除使下行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之后的数传时长]

1526728261

L.Thrp.bits.DL

小区PDCP层所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总吞吐量

1526729005

L.Thrp.bits.DL.LastTTI

使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所传的下行PDCP吞吐量

1526729015

L.Thrp.Time.DL.RmvLastTTI

扣除使下行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之后的数传时长

对于F+D站点同站同覆盖的F和D频段小区,上行用户体验速率差值在1M以上,下行用户体验速率在10M以上的站点必然存在用户数、参数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用户数量、RF优化调整、参数核查等方面来以进一步优化。